Search

【餿水油之後,我們的未來要吃更好】

關於餿水油與一波波的食安危機,其實華美想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餿水油之後,我們的未來要吃更好】

關於餿水油與一波波的食安危機,其實華美想的更多......

當各地民眾憂慮緊盯著餿水油使用店家一間間公佈,那天報紙公布了花蓮縣四十幾家餐飲業曾經使用過餿水油後,更覺得這是如此貼近的問題。在我們擔心自己與家人無意間選擇吃進多少健康風險時,卻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沒有選擇,只能在「最低成本」與「樣板規範」的野蠻遊戲中矇眼前進。更可怕的是,這些人正是我們的孩子,校園營養午餐只要29元一餐的受益者,也是最直接面對食物供應系統工業化的受害者。然而他們卻無法以消費者的身分進行監督與選擇,因為這是一場成本與獲益的零和遊戲,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將校園食物抽出市場競爭概念,為孩子們創建一個安全、公平、美味的用餐品質。

免費供應縣內國中小學營養午餐的彰化縣,在近日衛生局稽查後,公布17間便當工廠與食材業者均使用全統香豬油,讓彰化縣的校園食安蒙上陰影。花蓮幸運地逃過一劫,但看到今日報紙頭條又寫著餿水油其實檢驗合格的同時,這次躲過其實只是僥倖;然而只要我們細緻思考就可以立刻理解,團膳業者在面對縣政府財政吃緊壓低預算、又宣布全面性無差異的補助計畫後,該如何去完成不存在的「物美價廉」神話?

飲食權與受教權從來不是籌碼,而是國家與未來的墊腳基石。面對校園營養午餐,我們可以有更積極、更美好的想像。花蓮做為農業大縣,優質的在地食材冠譽全臺,如何讓校園與農園橫向連結,降低運輸成本與採購流程中的不必要開銷,甚至創建校園食物履歷,或是增加課程引導孩童親近土地與食物生產過程,讓孩童對家鄉有更多的認識與認同。另外由於花蓮佔地廣闊、文化多元,校園膳食可以配合在地特色,無須壟斷統包,而是建立適當發包流程與令人信服的檢驗制度,越是緊密與社區、產地的結合,越能夠掌握食物的製程與來源。

當雙北市的校園也傳出餿水油危機,身在花蓮的我們是否能夠停下腳步想想不一樣的在地優勢:產地資源、豐厚文化、人口結構單純。校園營養午餐可以不只如此,只要願意,我們不只能夠守護孩子們的健康,更可以創造對家鄉、對土地的認同,這是身為花蓮人的驕傲,也該是身為花蓮人的幸福之道。

我是楊華美,將在花蓮市參選花蓮縣議員;自由主義經濟之父亞當斯密所說的:「我們的晚餐不是來自於屠夫、釀酒師、麵包師傅的善心,而是來自於他們的自利。」而面對這些自利,唯有選擇華美,無私地為未來的食安問題把關,才能保障每個花蓮人的健康。「新花蓮,美一天」讓我們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上,讓每一天都美一天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花蓮縣第十九屆縣議員 無黨無派,社工參政,在地公民團體推薦
View all posts